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威远 >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研究
www.wy.neijiangpeace.gov.cn 】 【 2024-12-11 11:48:44 】 【 来源:学习强国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既是保障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自主性的核心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工程。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次,基于这三个层次制定相关政策,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从而构建提升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制度框架。如果能够在市场准入制度、资格审查制度、行业自律和产业分工制度等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的制度体系,并在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中有效实施,将显著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进而推动生产供应体系的发展更加全面、安全、可靠。


  结合国际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健全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第一,推进全链条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全链条范围内推进技术攻关,并实现上下游的协同配合。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加速弥补通用技术和基础软件方面的不足,增强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链”的道路,完善从科研创新到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


  第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体系,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其中,优化管理与组织机制是确保预警体系高效运作的根本,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安全预警体系的制度保障,提升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是预警体系的核心要求。


  第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以国内重点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枢纽,同时协调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产业融合带来的要素流通效应。立足产业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产业转移和承接工作。


  第四,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构筑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为关键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诸如丰富的矿产、能源和水资源,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充足、低成本的劳动力,等等。中西部地区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的稳定腹地,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础设施,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东中西部地区应开展区域协同联动,在中西部地区构筑国家关键产业备份。


  第五,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完善高效灵活的资源储备体系。在国家层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资源储备体系战略规划,确保资源储备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高度一致。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度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源储备网络,实现资源的全国整合与跨区域调配,确保供应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支持技术储备与信息化管理,提升储备体系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第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推动跨国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多元化、抗风险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推动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竞争,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企业应通过内部管理提升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原文刊载于《财经问题研究》2024年第11期,作者单位分别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编辑:郑婷婷
威远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