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司法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法治合力,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助力普法强基向纵深发展,形成了“政治引领、党建先行、普法跟进、服务为民”的工作新格局,有效推动了基层依法治理提质增效。
党建+宣传,推动营造依法治理“好环境”。印制《“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威远)宣传活动清单》,聚焦不同群体,明确12个“法治”主题,分层分类强化法治教育。打造法治IP形象。打破传统法治宣传界限,设计打造“威小法”法治IP形象,推出定制充电宝、保温杯、台历、手账本、帆布袋等系列普法文创品15000余份,以“新意”让新时代法治理念更贴民心。用活包含司法行政党员干部、党员律师、党员人民调解员、退休老党员及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共100余人的普法宣传队,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法治第一课”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24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30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谱好了“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寺观教堂、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的七部曲,推动普法宣传常态化向辖区每个角落延伸、渗透,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党建+培育,夯实基层普法“主力军”。以“选育用”为抓手,不断强化“法律明白人”队伍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积极拓展来源渠道,择优吸纳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干部、人民调解员、离休干部等加入,全县239个村(社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500人,其中,中共党员883人,村(社区)“两委干部”744人,大专及以上745人。2024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组织“法律明白人”参加省市县各级培训20余次。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法律明白人”围绕乡村建设、劳务关系、未成年人保护等群众高度关注事项开展法治宣传3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13件,推动党建工作和民生实事深度融合,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好了法律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威远建设引导员作用。
党建+阵地,法治文化熏陶“好氛围”。在各镇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将党建文化和法治文化有机融合,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县建成市级法治广场1个(弘正广场),乡镇法治广场11个。界牌镇南强村法治文化走廊、威远县向义镇水口村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四川省农村法治教育基地(第一批)。2024年完成了弘正法治广场、和谐法治广场阵地提档升级,打造宪法、民法典主题文化长廊200余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做到选树一批,带动一批,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县获得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6个,其中省级2个(界牌镇中坝村、小河镇民治村),国家级1个(向义镇水口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