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要闻 >
威远县严陵镇锦城社区构建多元参与治理体系——聚焦居民需求 “五治融合”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
www.wy.neijiangpeace.gov.cn 】 【 2025-10-22 15:58:00 】 【 来源:内江长安网

1.jpg


  10月16日,威远县严陵镇锦城社区爱丁堡小区内人头攒动、暖意融融。社区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义诊台前,医护人员耐心为居民量血压;理发区里,志愿者娴熟地为老人修剪头发;磨刀处,磨刀师傅的磨刀声与居民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安全知识普及展板前,围满认真聆听的群众。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还提供上门理发、社保卡年审等“定制化”服务,让便民服务真正走进居民心坎。

  

  这温暖的一幕,只是锦城社区以“花开成锦·幸福成城”为理念,深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模式的缩影。近年来,社区聚焦居民需求,从组织建设、阵地打造、活动创新、服务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多元参与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引领

  

  锦城社区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由商品房小区、安置房小区等构成的复合型社区。面对辖区服务人群结构多元、需求多样、资源分布不均等现实挑战,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构建“社区党委+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资源”的志愿便民服务链条,提供上门、代办、预约、延时、远程等服务,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每隔一天,锦城社区红色便民服务队员何碧都会到社区一位独居老人家里拉家常,关心其生活、身体状况。何碧与老人是“一对一”志愿帮扶对子,考虑到老人年纪偏大,何碧承担起帮老人买菜、买日用品的任务,有时还会帮老人做饭、洗衣,细致入微地陪伴温暖了老人的日常。

  

  在锦城社区,像何碧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中有离退休干部、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涵盖各个年龄段和职业领域。社区通过建立并健全志愿者注册登记、培训管理、激励表彰等制度,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急救知识、矛盾调解技巧、老年护理等培训,让志愿者“持证上岗”;同时设立“志愿积分超市”,志愿者服务时长可兑换生活用品、日用百货等奖励,激发大家的服务热情。这些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在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治理、特殊群体帮扶等基层治理一线发光发热,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动力”。

  

  为了让志愿服务更精准高效,社区党委牵头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机制。通过网格员日常走访、居民议事会、线上意见箱等渠道,广泛收集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同时梳理辖区内社会组织、企业、商户等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再根据“供需匹配”原则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形成“项目清单”。

  

  近一年来,锦城社区志愿便民服务组织累计为1500余名居民提供生活物资代买代送服务,为150余名居民提供上门社保卡年审服务,远程代办50余次,受理群众诉求25件,解决矛盾纠纷53次,相关问题解决率达100%。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聚焦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基础

  

  走进锦城社区办公区域,昔日隔断式的办公设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服务台、接待区和功能多样的活动空间。这是社区推进“亲民化”阵地改造带来的变化——通过拆除物理隔断、优化空间布局,社区完成了由“行政化”向“亲民化”的转变,让居民走进社区就像回到家一样温暖。

  

  在社区办公区域旁,“锦城书吧”更是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书吧内藏书丰富,类别涵盖文学、历史、科技、少儿等,同时配备桌椅、空调等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记者在书吧看到,几名居民正坐在桌前认真看书,不时相互交流读书心得。

  

  “我每天都会利用接孩子放学前的一点时间来书吧看会儿书,这里环境好、书也多,能学到不少知识。”居民陈磊说。“锦城书吧”还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知识讲座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阵地建设中,锦城社区不仅注重“面子”,更做实“里子”。一方面,健全便民服务待办清单,将社保办理、医保报销、证明开具等高频事项一一列出,并规范公开公示,让居民办事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着力创设“惠民化”生活圈,整合教育、医疗、交通、商超、健身、文化等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此外,锦城社区还在“15分钟生活圈”内新建7个志愿服务休息点、2个便民驿站,为居民提供临时休息、饮水、充电等服务。“出门散步累了,就能到驿站歇一歇、喝口水,社区想得太周到了。”居民李阅说。

  

  聚焦活动载体,提升服务能力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咱们社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呀?”10月18日,锦城社区利用周末组织开展“开心课堂”暨“童萌治理派”启动会,社区儿童围坐在一起,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有的孩子提出“希望增加儿童游乐设施”,有的孩子建议“在小区里设置更多垃圾分类提示牌”,有的孩子提出“增加亲子游戏日”,孩子们的“金点子”让社区工作人员眼前一亮。

  

  开展“开心课堂”暨“童萌治理派”启动会,是锦城社区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服务能力的生动实践。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系统响应居民需求,社区精心打造“益家幸福课堂”品牌体系,构建起以初心课堂、锦城课堂、活力课堂、书香课堂、开心课堂为载体的社区服务新格局,推动服务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参与从“被动式”转向“融入式”。

  

  初心课堂强化思想引领与精神传承,通过组织红色基地参访、开展“老带小”党史故事分享等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锦城课堂聚焦居民实际需求,深度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资源,链接专业机构与资源,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普法宣传与健康知识讲座,将公共服务精准送达群众身边;活力课堂着力整合社区文艺团队,积极引导并转化“广场舞矛盾”等治理难点,逐步培育出具有锦城特色的中老年文化品牌;书香课堂联合新华文轩等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社区公益书吧,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持续营造“人人爱读书、满城飘书香”的社区文化氛围;开心课堂则重点关注少年儿童,通过“童萌治理派”品牌项目推动居民自治,将儿童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此外,锦城社区还充分结合居民个人特长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让居民当“老师”。居民罗建英擅长做豆豉、大头菜,每年到了制作豆豉、大头菜的季节,社区都会邀请她为大家授课。罗建英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分子”。“把手艺教给大家,还能为社区出份力,我特别开心。”罗建英说。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锦城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被充分激发,服务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聚焦“三网”建设,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很好,办事效率很高,我很满意。”10月20日上午,到锦城社区办事的居民王萍用手机扫描社区服务大厅的二维码,对刚刚办理的业务进行评价。

  

  民生无小事,服务暖人心。为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锦城社区建立“组织、管事、服务”三张网,科学划定服务范围,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在社区“组织网”建设中,社区针对小区队伍负责人开展专业管理培训及工作督导,建立便民服务评价机制,制定“服务评价二维码”,方便群众“手机一扫、轻松评价”;同时做好居民满意度调查记录,通过“便民服务代办工作登记簿”每天梳理追踪未结事项,实现问题及时反馈。

  

  小区“管事网”则通过建立便民化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便民服务,推行“信访”“便民服务”“网格委”三个直通车,每周三定时定点收集群众“微心愿”,上门开展便民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此前,社区工作人员在爱丁堡小区协商议事角与居民拉家常时,了解到小区一栋居民楼存在外墙砖脱落现象,随即展开相关整治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队员“服务网”更是聚焦困难群众,对空巢老人、病残等困难群众提供专人上门“代理代办、代收代缴、代送代投”等服务;对长期在外、办事不便的群众,主动提供远程代办服务。如今的锦城社区,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关系和谐,服务便捷高效。据介绍,锦城社区将继续深化“五治融合”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让“花开成锦·幸福成城”的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锦城经验”。(付垚霖 李骁)


编辑:郑婷婷
威远长安网版权所有